EN
景观带里的摊位经济 | 中交路建助力乡村振兴
  • 发布时间:2025-09-09
  • 来源:交通建设报

景观带里的摊位经济

“以前把洋芋、李子啥的背到几里外的镇上卖,一天挣的钱刚够来回开销。现在村口就可以摆摊,一上午卖的顶过去跑3天集。”重庆市巫溪县宁桥村种植户李德兴一边给游客包装着高山洋芋一边笑着说。

2025年4月,中交路建承建的巫溪景观绿化项目正式完工。这条连接老城、新城与巫镇高速的景观带,由3段城乡公路串联而成,边坡上的格桑花顺着地势铺成彩色瀑布,人行道旁的梧桐树叶在风中拍着巴掌,白鹿引泉雕塑下的流水叮咚作响,树叶口袋公园更是成了村民眼里的“聚宝盆”。谁能想到,这条美得像画的路,不仅扮靓了村庄,更成了沿线农户的致富路。

项目团队始终牢记“造景修路更要富民”的初心,规划设计时,他们特意在树叶口袋公园旁划出50个便民摊位,统一平整的场地干干净净,接通的水电方便又安全,连避雨棚都搭得方方正正,下雨天也能安心做生意。公园边坡绿化施工时,团队特意留了3处开阔地块,铺着简易石板路通向主路,就像给时令水果搭了个天然展台,李子、桃子挂在枝头时,游客伸手就能摘到最新鲜的。“咱修路造景,最终还得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项目经理王家君的话,也成了团队的行动指南。

可农户们大多会种不会卖,再好的山货也摆不出像样的阵势。项目团队索性当起“牵线人”。2024年2月,他们特意从县农业农村委请来了5名技术员。田埂上、摊位前,技术员手把手教大家为高山洋芋套网套,为脆李贴溯源标签,小小的标签一贴,果子就有了“身份证”。更贴心的是,团队去浙江、温州及川渝苗圃选苗木时,还特意收集了12个农产品展销的成功案例,打印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发给农户。“你看,这样把洋芋摆成小山,是不是比堆在筐里显眼多了?”宁桥村的王大姐照着案例摆弄摊位,果然引来了不少游客驻足。

今年7月,迎来了项目建成后的首个水果季,摊位经济立竿见影。观峰村的高山洋芋口感绵密,成了游客返程时必带的伴手礼,袋子装不下了,有人干脆把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还有凉水村的脆李酸甜多汁,周末高峰时,单个摊位一天就能卖超300斤,摊主的称都忙得没空歇脚。仅1个月,10个便民摊位的日均销售额就超过2000元,是以往赶集日销量的3倍多。李德兴翻着记账本,算完账后乐得合不拢嘴:“现在每月能多挣2000多块,供孙子上学再也不用东拼西凑了。”

项目后续配套的80个停车位、220盏太阳能路灯,更是给乡村经济添了把火。游客停留时间从半小时延长到1小时以上,村民们瞅准商机,把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每到周末都住得满满当当。沿线摊贩推出的洋芋宴、脆李甜汤,香气能飘出半条街,生意比以往红火了不知多少。这些变化,不仅让公园的服务能力越来越强,更让乡村经济活了起来。

每天清晨,树叶口袋公园里,白鹿引泉雕塑的流水声中,总夹杂着农户们清亮的叫卖声。健身步道旁,摆满了带着晨露的土特产。这个曾经的废弃坡地,不仅捧回了“重庆最美口袋公园提名奖”,更成了宁桥村的“摇钱树”。当夕阳给景观带镀上金边,收摊的农户们计算着一天的收入,笑声顺着公路飘出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