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半蹲在索塔下,用手比划着焊缝,阳光照射在她的脸上,因常年风吹日晒而有些干裂的皮肤显得更加黝黑,汗水顺着她的安全帽带滑落,在图纸上洇开一小片深色。
“那个样子不像位领导,倒更像一个正在专注做工的施工人员。”项目青年技术员陈少宇回忆起第一次在顺德大桥施工现场看到喻丽的样子,仍旧记忆深刻。
炎炎夏日,佛山顺德大桥钢塔的表面温度高达60℃。作为“桥见未来”青年创新工作室的骨干力量,顺德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喻丽顶着烈日,专注地检查大桥索塔的施工质量。作为一位女性总工程师,喻丽参与研发的多功能自爬式钢塔提升机,开拓了桥梁建造的新思路,被形象的称为桥梁界的“变形金刚”。
2020年3月,喻丽作为技术骨干加入中交路建顺德大桥项目。顺德大桥为子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主跨62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径超大的非对称混合索塔斜拉桥,索塔采用钢混组合结构,高塔塔高204米,矮塔塔高151米,单个索塔均设三道横梁。彼时,传统的大吨位浮吊在陆地施工的复杂环境下捉襟见肘,大型塔吊施工则面临可租赁设备少、租赁费用高,新造塔吊资金占用高、利用率低等的困局。
“方案必须推倒重来,走自主创新的路!”时任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黄开开决心带领项目技术团队攻克索塔节段及横梁吊装难题,喻丽作为团队的主要成员,深度参与了包括上横梁临时悬挂、中上横梁整体提吊安装等方案的编制,同时负责钢塔节段场内转运、下中上横梁拼装支架、临时横撑方案设计。施工过程中,喻丽与各方对接索塔定位及线形控制、钢横梁整体提吊安装、自爬升起重机变身、钢箱梁安装线形控制等技术方面问题,为“变形金刚”的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方案跃入施工阶段,她的角色无缝切换为技术协调的枢纽——索塔毫米级的精准定位与线形控制、数百吨钢横梁的整体提吊安装、庞大“变形金刚”在不同功能模式间的灵活“变身”、钢箱梁安装的完美线形把控……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技术环节,都由喻丽与监控单位反复对接、动态调整,确保创新构想平稳落地。
喻丽深知方案数据对于现场实际施工的影响,审核方案时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设备参数与现场工况的细微差异,工序衔接中隐藏的可操作性陷阱。“喻总做的方案,数据准、要求明、接地气!干了二十几年,她的方案是我执行起来最顺手的!”劳务队伍资深带班老张竖起大拇指。
办公室里,她与同事们伏案鏖战的身影成为常态。113次线上线下讨论,每一次都凝聚着她的缜密思考;6轮专家评审,她准备的答辩材料总是逻辑清晰。
2022年,“变形金刚”在顺德大桥施工现场惊艳亮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它如同一位灵活的钢铁巨人,在有限的空间内高效完成了钢塔节段精准安装、大型钢横梁整体同步提升、钢箱梁吊装等复杂任务。这项由喻丽深度参与研发的创新成果,不仅成功攻克了顺德大桥的施工瓶颈,其提供的“中交方案”更展现出中国建造的智慧力量,相关技术已申报多项发明专利。
回望技术生涯,喻丽坦言曾经历“方案焦虑期”。初入行时,她总担心方案与现场不匹配,追求绝对完美,面对实施偏差,她会烦躁地怀疑交底或管理问题。这一路的磨砺,特别是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后,让她完成了心态的蜕变,“计划赶不上变化是项目管理的常态,关键不是追求绝对的‘完美方案’,而是学会坦然接受必要的调整,遇到问题积极去解决。”这份从“焦虑完美主义”到“从容拥抱变化”的成长,让喻丽在技术把关和现场协调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与务实精神。
喻丽常说:“只要怀揣着梦想和勇气,女性的力量一定能在行业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女性毅然选择投身于基础建设事业中,参与项目技术难题攻关,用巾帼力量书写技术创新领域的崭新篇章。